這部由嗶哩嗶哩(簡稱B站)與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(簡稱上美影)聯(lián)合出品的8集動畫短片于2023年元旦上線,由10位不同風格的導演以“妖怪”為主角制作的8個獨立故事組成,每集只有15到25分鐘,各不相同又極具東方審美韻味。
不同于開播前大力宣傳的《三體》,《中國奇譚》播放時“靜悄悄”的,沒有投入太多的宣傳。它的出圈完全依賴“自來水”的宣傳和B站上大量博主對短片的二次創(chuàng)作,播放熱度遠超B站的預期。目前開播4集,截至1月16日,《中國奇譚》在B站播放量已超1億,豆瓣評分保持在9.4,B站內(nèi)部評分更是高達9.9,觀眾評論“童年的那個上美影又回來了”。
數(shù)據(jù)截至2023年1月17日
上世紀,上美影曾產(chǎn)出過《大鬧天宮》《哪吒鬧?!贰逗谪埦L》等一系列廣為好評的動畫片,見證了整個國產(chǎn)動畫巔峰時代。早在2020年底,總導演陳廖宇就誕生了制作這部動畫劇集的想法,他希望用這部作品作為對2022年中國動畫100年的紀念。
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經(jīng)典IP你看過幾部?| 圖片來源: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官方微博
選分集導演是陳廖宇面臨的第一個難題。為了讓短片集的視角盡可能豐富,陳廖宇在尋找導演的過程中首先考慮的就是內(nèi)容和風格上的多元化,希望形成導演團隊在創(chuàng)作、視野上的差異性。介于30多歲-40多歲之間動畫導演成為了陳廖宇的首選。
“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導演有了創(chuàng)作、技巧、經(jīng)驗方面的積累,正處于創(chuàng)作欲望、激情的旺盛期,他們只是缺少一個機會。而超過這個年齡的導演所形成的強作者屬性、風格很難帶來驚喜感。”陳廖宇說。在最終的呈現(xiàn)中,《林林》屬于三維動畫,還未播出的《小滿》是剪紙片動畫,《玉兔》是定格動畫,《小賣部》則屬于三維動畫加上手繪動畫,《小妖怪的夏天》和《鵝鵝鵝》雖然同屬手繪動畫的范疇,但呈現(xiàn)出的是完全不同的風格。
第三集《林林》是三維動畫
如何利用技術講好中國故事,做出新的突破也是短片集成敗的關鍵。
上美影找來了在《哪吒鬧海》中擔任原畫并導演了1999年動畫《寶蓮燈》的常光希、《舒塔和貝克》的導演之一姚光華、參與了《大鬧天宮》下集拍攝的周克勤等前輩擔任顧問,這是很多觀眾覺得《中國奇譚》在美學風格上似曾相識的原因。在致敬經(jīng)典的同時,獨立短片也承載著“突破”的責任。
《中國奇譚》中唯一的三維動畫《林林》在制作中的很多處理方式和以往完全不同。“我們運用了很多古人看待事物的方式進行畫面處理,比如在背景的處理上,借鑒了中國畫的散點透視方式,片子里大量運用低反差、低飽和強調(diào)人物和背景之間的關系。”《林林》的分集導演楊木說。另外,好萊塢的三維動畫強調(diào)寫實,動作夸張,明暗對比強烈,在楊木看來是有悖于中國表達方式的。為了打破三維寫實感帶來的有悖于中國傳統(tǒng)繪畫意境,楊木在繪制遠山時留有大量的霧和留白,還加入了筆觸的效果。最終用三維技術做出了傳統(tǒng)水墨畫的感覺。
《林林》中的畫面采用了三維與水墨結合的效果。| 圖片來源:《中國奇譚》截圖
在《林林》的人物光影上,楊木極少使用修飾光,所有的外景都用一盞非常柔和的燈打光,而沒有采用常見的三維輪廓光來加強面部對比。“因為中國畫強調(diào)的是外輪廓,所以我們把人物光線故意打得很平,強調(diào)的是人物與背景之間的關系要拉開。”楊木解釋。楊木還故意抽幀,在某些段落中把普通三維的每秒24幀調(diào)整成了12幀,用卡頓去營造定格動畫般的質(zhì)樸感。
童年濾鏡帶來的加分固然重要,在故事創(chuàng)作中《中國奇譚》對傳統(tǒng)志怪進行現(xiàn)代化改編的嘗試同樣值得借鑒。引起新時代年輕人共鳴是《中國奇譚》出圈的原因之一,人們總是能在眾多角色里面找到和自己最像的那個。
講述小人物是《小妖怪的夏天》導演於水一貫的創(chuàng)作偏好。在這個浪浪山上的小豬妖的故事中,於水首先思考的是 “最底層的妖怪會遇到什么問題呢?”這讓他想到了普通人在職場中的境況。觀眾看著被山大王承諾分唐僧肉湯、睡眼惺忪的一排小妖,宛若看到經(jīng)常加班的自己,從造箭時的被質(zhì)疑挑戰(zhàn)權威,到刷鍋時的肉體折磨,再到領導突然改方案,這些遭遇也折射出職場人在現(xiàn)實工作中要面對的種種煩惱,這種代入感讓年輕人產(chǎn)生了強烈的共鳴。
浪浪山的小妖們引發(fā)了打工人的共鳴。| 圖片來源:《中國奇譚》截圖
《林林》則講述了一個有關身份認同的故事。小狼林林無法忍受孤獨,把自己偽裝成人類與山下的小朋友一起玩耍,這種為了融入想加入的群體而喪失自我的經(jīng)歷也是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。
作為動畫的播出和制作平臺,B站也從市場和用戶角度為《中國奇譚》的制作提供了不少幫助。
三年前上美影《我為歌狂2》曾在B站獨家播出,為此番合作打下基礎。在陳廖宇看來,只要是好內(nèi)容,都能在B站找到受眾,B站社區(qū)的多元化氛圍是上美影選擇平臺的重要原因,最終2021年年中雙方達成了此次合作。
2020年10月2日《我為歌狂2》上線B站
在項目分工中,B站負責監(jiān)制、制片,也會參與劇情討論,從平臺角度給出建議,幫助導演預判觀眾對情節(jié)點的理解度。“我們比較熟悉觀眾的口味,觀眾跟上你的這個點沒有?如果沒有跟上,我們是不是可以調(diào)整一下敘事結構,在之前把某一個伏筆敲得再明顯一點,讓觀眾心理更早一點做好準備。”B站副總裁張圣晏說。
不過,在一般的商業(yè)項目中,為了更好地讓觀眾理解故事,B站通常把故事結構掰得很細,盡可能避免觀眾忽略細節(jié)。“但在《中國奇譚》這種偏寫意的劇集中,我覺得可以晦澀一點,盡可能還原導演意圖,保持整體氣氛,讓整體的藝術氣質(zhì)能夠得到保留是最重要的。”張圣晏說。
劇集播放順序也是B站根據(jù)用戶觀影習慣設計的。作為承擔“導入觀眾”任務的首集,不僅要好看,還要便于理解,因此選擇了畫風明朗、故事內(nèi)容具有普世價值的《小妖怪的夏天》。等觀眾對劇集有認可度的時候,再上線《鵝鵝鵝》這種有一定理解門檻、更風格化的作品。
你對《鵝鵝鵝》怎么看?| 圖片來源:《中國奇譚》截圖
另外,短片集的長播放周期也給了B站更為從容的宣傳時間,安排導演對話、觀眾回饋等環(huán)節(jié),通過不同的視角幫助觀眾理解《中國奇譚》,提升討論度。UP主的解說也讓觀眾對劇集的認同感大大提升,比如在《小妖怪的夏天》中,烏鴉之死成為了很多觀眾的意難平,有UP主在看完后重新創(chuàng)作了一個烏鴉被救活的結局,還有創(chuàng)作者手繪了五小妖初到浪浪山的合照,小妖們精神矍鑠,就像初入職場的年輕人。這樣的二次創(chuàng)作讓導演也感到很治愈。
《中國奇譚》出圈后,大家開始重提“國創(chuàng)(國漫)崛起”的話題,但在張圣晏看來,中國的動畫工業(yè)化仍然處于初期階段,很難實現(xiàn)動畫IP在整個鏈條中的商業(yè)化。不過可以肯定的是,《中國奇譚》給了觀眾更多的信心,驗證了中國動畫還能有更多可能。在現(xiàn)階段,想要建立起完善的工業(yè)體系還需要更長時間的積累,不過老一輩上美影對動畫藝術的探索精神,以及獨立自信的審美表達值得傳承下去,《中國奇譚》做出了一個好的示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