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社沈陽9月18日電 題:“九一八”事變爆發(fā)91周年:記憶從未褪色 歷史仍在回響
中新社記者 韓宏
2022年9月18日,在“九一八”事變爆發(fā)91周年之際,沉悶而有力的鐘聲伴隨著尖厲的防空警報聲、汽車火車鳴笛聲響徹沈陽,提醒人們勿忘國恥、銘記歷史。
1931年9月18日夜,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,反誣是中國軍隊所為,遂炮轟東北軍駐地北大營,進攻沈陽城。震驚中外的“九一八”事變由此爆發(fā),正式拉開了中國人民長達14年抗戰(zhàn)的序幕。
91年后的今天,在距離當年日軍炸毀鐵路不遠處的沈陽“九·一八”歷史博物館廣場,來自遼寧各界的民眾立于殘歷碑前,共同重溫歷史、緬懷先輩。殘歷碑上的時間永遠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,殘歷碑上的累累彈孔代表了這片國土曾經遭受的苦難。
出生于1929年的王臣遠參加過抗日戰(zhàn)爭、解放戰(zhàn)爭、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。在抗日戰(zhàn)爭中,王臣遠用一枚手榴彈炸死過六七個日偽軍。他說,經歷的戰(zhàn)爭太多了,身上的大傷小傷無數,現(xiàn)在額頭上還有負傷痊愈后的疤痕,戰(zhàn)爭年代的記憶從未遠去。
硝煙散去,警鐘長鳴。當天上午9時18分,各界代表推動鐘槌擊響了廣場西側的“警世鐘”,14響鐘聲寓意著中華民族14年抗日戰(zhàn)爭的艱辛歷程,寓意著東北淪陷以及中華民族浴血抗戰(zhàn)的14年。
9月18日,是九一八事變爆發(fā)91周年紀念日。當日,9時18分,遼寧沈陽拉響防空警報,主干道車輛停駛鳴笛。 中新社記者 于海洋 攝
同一時間,沈陽上空拉響了時長為3分鐘的防空警報,主要街路上的機動車停駛鳴笛,火車、輪船汽笛齊鳴。這也是沈陽,這座打響14年抗日戰(zhàn)爭第一槍的城市,連續(xù)28年在9月18日當天拉響防空警報。此刻,鐘聲、警報聲、鳴笛聲交織在一起,警醒人們:勿忘“九一八”。
作為“九一八”事變的見證,位于沈陽的東北軍北大營遺址已修繕成陳列館,講述著中國的抗戰(zhàn)故事。有家住北大營舊址陳列館附近的沈陽市民表示,這里是國難降臨的地方,今天來到此地希望更好地銘記這段歷史,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。
當天,沈陽城九條路十八條街的機動車停駛鳴笛,行人肅立。一位出租車司機按響喇叭說,每年的此時此刻都會鳴笛參與到紀念活動中來,“這一天,不能忘,不敢忘,不會忘”。
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前行。作為抗日英烈的后代,55歲的高偉東如今致力于愛國主義教育,他說繼承先烈的遺志,完成先烈們未竟的事業(yè),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?!?0后”學生李思盈聽到防空警報后駐足低頭默哀,她表示,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用鮮血和犧牲換來的,作為學生要牢記使命,奮發(fā)圖強,為國家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。
中國近現(xiàn)代史史料學學會名譽會長、遼寧省九一八歷史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學表示,“九一八”事變是國難、國恥,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開端。那段刻骨銘心的抗戰(zhàn)史應該為全體中華兒女所牢記。
記憶從未褪色,歷史仍在回響,白山黑水間鑄就的抗戰(zhàn)精神持續(xù)激勵著今天的人們奮發(fā)、自強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