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社云南怒江10月6日電 題:怒江峽谷“失去”溜索后
作者 熊佳欣
秋日的怒江峽谷,雨水裹挾泥沙飛流直下,澎湃洶涌,奔騰咆哮。江面之上,一座座橋梁如彩虹橫跨兩岸,將數百里“天險”連成幸福坦途。
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處中國西南邊陲橫斷山脈腹地,地勢北高南低,全境由巍峨高聳的山脈與深邃湍急的江河構成,全州僅有2%面積是平地,當地人形容“看天一條縫,看地一道溝”。1954年,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時,境內無一座跨江橋梁,無一條公路。
數百年來,跨越天塹怒江是困擾人們的難題。傳說,傈僳族先民受到彩虹啟發(fā),拉起了怒江上的第一條溜索,由竹篾藤纏擰成,從此成為通行兩岸的主要交通工具。20世紀90年代,鋼纜、鐵鉤取代繩索,過溜時速可達七八十公里,驚險非常。
家在福貢縣馬吉鄉(xiāng)布臘村、23歲的余燕恰回憶童年經歷時說:“6歲時,為了到江對面的村小上學,我不得不獨自過溜索往返?!?/p>
溜索也被稱為“風之橋”,可對余燕恰而言卻沒有絲毫浪漫。到了學齡,滑輪和繩索最先被放進書包里,每次過溜時要把滑輪卡在鋼索上,將尼龍繩繞成三股把身體兜住,利用慣性一鼓作氣滑到對岸。余燕恰因年紀小體重輕而慣性不足,往往滑到一半就停掛在中間,只能用手攀著鋼索爬到對面。
彼時的布臘村小學有52名傈僳族學生,其中近半數需要溜索上學,幾乎每個溜索孩子都有過一些驚險時刻。2008年,通過籌集善款修建的愛心橋在布臘村小學的溜索旁完工,孩子們的書包里再也沒有裝過滑輪。
2013年,中國啟動“溜索改橋”項目,幫助西部邊遠山區(qū)民眾結束溜索時代,怒江上的42對溜索被改造為36座各式跨江橋梁。2020年底,怒江州26.96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時,137座跨江大橋已相繼通車,288公里美麗公路建成,硬化公路暢通縣、鄉(xiāng)、村、組,出行難、過江難問題一去不復返。
在福貢縣石月亮鄉(xiāng)拉馬底村,鄉(xiāng)村醫(yī)生鄧前堆因為溜索行醫(yī)的故事而為人熟知。橋建成后,村里還通了公路。2019年,鄧前堆買了人生中第一輛車,開始駕車巡診,曾經四五個小時的路途如今僅需不到30分鐘。便捷的交通不僅改變了鄧前堆的巡診之路,也改變了當地村民的求醫(yī)之路,大病救治、慢病管理、重病兜底等制度惠及各族民眾。
如今,從昆明醫(yī)科大學畢業(yè)后的余燕恰回到家鄉(xiāng),也成為一名醫(yī)務工作者。一家人通過種植草果收入大幅增加,并搬到了愛心橋附近由政府所蓋的兩層小洋樓。山麓密林中,溜索有了新的用處,“草果溜索”將優(yōu)質草果源源不斷送出大山。布臘村家家戶戶住上了新房,不少人家還買了小汽車,這讓余燕恰姐姐家的汽車維修生意十分紅火,他們計劃在草果豐收后租下鋪面開設門店經營。
“我希望能成為一名好醫(yī)生,幫助更多人獲得健康?!闭劶皦粝耄嘌嗲⌒Φ渺t腆。溜索從江上消失后,余燕恰和同伴曾離開怒江求學,最終又回到這里,他們正努力成為家鄉(xiāng)新的“橋”,讓峽谷處處皆化坦途。(完)